我这十年亲身经历的改变
原创- 2023-10-30 10:06:47
- 643
2009年,我离开北京,来到青岛开发区,开始了生命中的另外一段旅程。我先打前站,先安顿好,然后接我夫人和小不点来开发区。那时候要坐轮渡,然后到四方站(青岛站正在改建)接站,然后我们一家几口,再打车去轮渡码头,然后再坐轮船到黄岛,然后再打车到住的地方,我们一家就算是在黄岛团聚,正式定居了。
来了之后,就要给小不点上户口。黄岛户籍科的民警要求出生地的派出所出具能够证明我们父子关系的证明。我家老大是在绵阳出生的,但是绵阳那边的派出所不给开,给的理由是从来没有开过。我尝试去办事大厅沟通,大厅的工作人员说不行,办不了,要自己想办法。我就怒了,跟她理论:“如果医院开具的出生证明都证明不了,派出所开的父子关系就能证明吗?” 我嗓门比较大,一个头头就出来了,应该是看我态度比较坚决,就把我的资料拿过去看了下,给那个办事员打了个招呼,算是特例给我办了小不点的落户手续。
2010年我开始创业,创业就需要注册公司。那时候注册公司需要实缴资本。但刚开始创业,没有那么多的钱,怎么办。就有专门帮你做注册代理的公司来帮你操办这些事情,由他们垫付资金,公司注册下来之后,他们再把资金撤走。一套流程走下来,非常繁琐,差不多要快一个月。注册所需要准备的资料错一点都不行,一来二去有经验了,就随身带着笔记本、U盘,哪块不行就现场改,然后现场打印。
公司注册下来之后,就慢慢发展。公司小,也没有人会注意到你。但是那时候有一个手续,就是每年需要年检。年检的时候就有一个幺蛾子,必须要加入私营企业协会才给办年检手续。私营企业协会一年的会费要几千块。我记得那一年是拖到最后,估计前面的钱都收得差不多了,也不在乎我们这点,就给过了。
再后来公司申请高新企业,有一个关键的环节是会有人上门做审批。我们还挺担心他们会刁难我们,但一切都很顺利。原因也很简单,帮我们做高新企业辅导的代理公司已经把所有的事情都安排好了,大家都懂的。
再后来我们在税务局也算是排上号了。税管员会非常热情地找我们聊聊这,聊聊那。我比较烦这些交际的事情,就都推给了我的搭档。然后这位税管员就隔三差五地给我搭档打电话,说“管总啊,你有时间吗?我请你吃饭啊”。然后我搭档就过去结账。
大概2017年后,事情就终于有了明显的变化。体会最明显的就是工商这一块。公司注册基本上就只需要通过青易办的小程序,在网上进行申请,到时候去拿营业执照和章就可以。实缴制也改成了认缴制。注册时间也变得很快,几天的时间就可以注册下来。如果有需要什么变更,在网上进行提交,再通过小程序进行签章即可。
政府这边的工作人员也开始朝着服务型的政府转变。当然这种转变是渐进的,并没有那么快。但这种改变是实实在在在发生的。比如我们会对公司章程有一些自己的治理方案,也会遇到政府工作人员的盲区。他们还真是在搬着《公司法》认真研究,也会帮我们指出来合作协议和章程里面的一些不对的地方。2021年的时候,我们实施了公司的合伙人计划,设置了公司的持股平台,因为要牵扯到参与持股计划的合伙人的股份,一点都不能错的。我记得那一次是和工商局的工作人员前后一起探讨了很久,最终找到了方案通过。这应该是青岛西海岸新区第一家做这样持股平台的。
还有我们注册渠成开源社区背后的非营利的经营主体,也是前后花了很多功夫。从青岛政府这边的态度来看,他们是非常鼓励我们来做开源社区这样的事情。但是在注册的时候还是会有一些条件受限于当下的规定。青岛政府这边的一位负责的领导也积极地帮我们出谋划策,最终也是成功地注册了下来。
除了工商之外,还陆续有其他各个部门的领导和工作人员会主动来和我们沟通,帮我们了解经营上的情况,帮我们提供政府这边的一些政策支持等等。我们去年换办公室,政府的领导们还积极地帮我们联系相关的园区。税务这边的变化也非常明显。上门的现象基本上没有了。然后就是国家一直在出台各种的税收优惠政策。这对我们这样的中小型企业来讲,还是非常有帮助的。
总之,最近这四五年的时候,我所亲身经历的政府的改变还是非常明显的。总结下来有几点:有监督、有服务、能沟通、能办事。政府能够做到这几点,已经是很了不起了。
转眼,我在青岛这个海滨城市已经创业生活了十几年。之前来往青岛和新区,还需要坐轮渡,现在来往青岛和黄岛,第二条海底隧道已经开通,地铁已经可以直通市区和西海岸新区。我家老大已经从小不点变成了大小伙子,个子已经比我高了,老二也已经开始上一年级了。我们团队的小伙伴陆续都在青岛成家立业,公司的规模也发展到了一定的规模。
这,是我作为一个创业者所亲身经历的变化。
谢谢您,克强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