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解析 IPD 中的 CBB:概念、价值与构建
CBB 指的是那些可以在不同产品、系统之间共用的零部件、模块、技术及其他相关的设计成果 。
从实物角度看,它可能是共享器件、共享组件、共享单板或模板等;从系统层面而言,涵盖共享单机、共享整机、共享分系统甚至共享系统等。例如在电子设备制造中,一些通用的芯片、标准化的接口模块等都属于 CBB 范畴。
它就如同企业产品研发中的 “乐高积木”,研发人员能够依据不同产品的需求,挑选合适的 CBB 模块进行组合,快速搭建出新产品 。
这种标准化和模块化的设计思想,将复杂的产品或系统分解为一系列具有特定功能和接口的标准化模块,实现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设计的灵活性。
一、CBB 的价值体现
降低研发成本
企业无需为每个新产品的每个功能都从头开始研发。通过重用已有的 CBB 模块,减少了重复设计、开发、测试等环节的投入。以汽车制造为例,许多车型会共用底盘、发动机等关键模块,大大降低了研发新车型的成本。据统计,合理运用 CBB 可使研发成本降低 30% - 50% 。
缩短研发周期
研发人员直接调用成熟的 CBB 模块,跳过了漫长的基础研发阶段。比如在软件开发中,若有现成的功能库(CBB)可供使用,开发新软件时在相关功能实现上就能节省大量时间。一般情况下,借助 CBB 能将产品研发周期缩短 40% - 60% ,使产品能够更快地推向市场,抢占先机。
提高产品质量
CBB模块经过多次使用和验证,其稳定性和可靠性较高。当将这些模块应用到新产品中时,能有效减少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的概率。像航空航天领域,一些关键的电子模块作为 CBB 被广泛应用于多种飞行器,因其高可靠性保障了飞行安全和设备稳定运行。
促进知识共享与组织学习
在构建和使用 CBB 的过程中,企业内部不同部门、不同项目团队之间实现了技术知识、经验教训的交流与共享。新员工可以通过学习和使用 CBB,快速了解企业的技术积累和研发规范,加速成长。这有助于企业形成良好的知识传承机制,提升整体研发能力。
二、CBB 的分类
CBB 可以分为技术货架(平台)和产品货架(平台)。对于产品货架,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三个层次:
CBB 模块
处于最基础的层级,包含各类共享的基础单元,如前面提到的共享器件、组件等,它们是构成复杂产品的基本元素。
CBB 平台
由若干共享单机、共享整机或模块经组合形成共享平台。例如在通信设备中,将多个具有特定功能的模块组合成一个通信基站平台,这个平台可供多个不同型号的基站产品重用 。
CBB 货架
是由 CBB 模块和 CBB 平台按层次进行分类而形成的体系结构。它类似于一个大型的资源库,研发人员可以方便地在其中查找和选取所需的模块和平台 。
三、CBB 的管理阶段
规划阶段
在技术规划中结合行业最佳实践、竞争对手发展现状以及企业自身 CBB 应用情况,制定 CBB 规划和预算。明确技术和产品端在 CBB 上的提升方向和目标,并确定相关考核指标,分解下发至相关责任单位。IPMT(集成产品管理团队)在评审技术规划时对 CBB 预算进行评审并批准 。
开发阶段
运用 TPD(技术产品开发)流程开发 CBB。应用 CBB 相关方法论,识别 CBB,完成其参数和接口设计,最终实现 CBB 的落地开发。IPMT 要保证 CBB 按计划进行开发 。
应用阶段
在 TPD(技术)和 IPD(产品)流程中积极使用 CBB。企业需要宣传 CBB 设计成果并组织相关培训,帮助技术和产品开发人员学习理解 CBB 的理论知识和应用方法。PDT(产品开发团队)和 TDT(技术开发团队)应用 CBB 完成开发任务,IPMT 在 DCP(决策评审点)中评审产品开发过程中应用 CBB 的达成情况 。
维护阶段
总体技术部负责维护 CBB。总结在预研、产品开发、技术开发和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中应用 CBB 产生的问题,制定解决措施,如处理新 CBB 申请、已有 CBB 的更新和 CBB 作废等情况 。
评估阶段
参与开发过程中的相关评审,促进项目团队对 CBB 的使用。建立基于 CBB 使用率的绩效考核体系,制定 CBB 开发和使用的激励方法,将 CBB 的绩效指标量化,以鼓励共享和重用。根据 TR(Technical Review,技术评审)规则,在产品开发的各过程和各环节对执行 CBB 的情况进行审核,重点考核优选率和复用率,定期统计 CBB 执行报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