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毕业,大厂员工脱下长衫去做体力活
原创- 2023-04-03 10:00:00
- 1300
本篇目录
中传硕士在火锅店做保洁、5年存款5000元、一本校招出现洗碗工岗位、阿里P7去宜家卖窗帘……最近,这些新闻列在一起,很荒谬,但带来的冲击感已经比不上当年的“北大毕业卖猪肉”了,因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无意义的卷和可能有意义的躺之间,选择了后者。
由此,甚至出现了一个热词——“狗屁工作”!事实上,这并不是打工人宣泄情绪的粗口。他是著名的人类学家大卫·格雷伯于2018年出版的一本反响颇好的书——《狗屁工作》(Bullshit Jobs: A Theory)国内出版时将书名,翻译为《毫无意义的工作》。
这些发明或被发明的调侃红极一时被年轻人反复提起的原因,无外乎是切中了极大部分年轻人的要害,激发起广泛的群体认同。现如今,其中部分年轻人不管是出于无奈,还是与自己和解,选择了体力活这个不需要脑力、不在意眼光的劳动。
“轻体力活”的种类可谓五花八门。有人在洱海边做起了保洁,整理房间之余抱着民宿的猫咪发呆;有人在小镇开起了书店,一边收集图书,一边与志同道合的书友聊天;还有人卖起了拉面,只有满墙的后现代涂鸦显露出一丝曾经职业的痕迹。
我们与几位走上“轻体力”道路的朋友聊了聊,或许能从中找到一些他们逃离大厂,从大众认知中的“好工作”换到“差一点的工作”的原因。
在国外留学的时候一想家就会给自己做碗热汤面,透过热乎乎的蒸汽好像能看到家乡的灯火,心也平静了下来,现在就希望这碗拉面也能带给其他和我一样的外乡打工人一点简单的温暖吧。
无疑,上述几个人逃离了格子间,抛弃繁琐的工作流程和人际关系内耗,得到了心灵的平静。
然而大多数人的问题,并非做体力活就能解决。
对于个体来说,仍然没有答案,那就用轻体力活联盟的简介结尾吧:“让我们一起探寻更多生活可能性吧。毕竟,人生起落,是游戏,而非战争。”
2022年底,豆瓣出现一个名为“轻体力活探索联盟”的小组,现在已经吸引了三万多组员。组内成员大多是从互联网、广告、金融等大厂“逃离”的年轻人,不乏985/211的高校毕业生。他们通过从事快递分拣员、保洁员、餐馆服务员、前台、客服等体力劳动岗位,试图找回对身体、对大脑的控制,乃至对生活秩序重建的展望。
年轻人管这叫“脱下孔乙己的长衫”,这样的嘲讽对象,只是不被主流社会认可的自己。这样的情绪已经屡见不鲜了:自嘲为社会底层的“鼠鼠文学”,多年苦读却无法追平资源差距的“小镇做题家”、世俗意义上的好大学毕业后却失业的“985废物”、还有“年纪轻轻当保安,少走40年弯路”等诸多调侃。
由此,甚至出现了一个热词——“狗屁工作”!事实上,这并不是打工人宣泄情绪的粗口。他是著名的人类学家大卫·格雷伯于2018年出版的一本反响颇好的书——《狗屁工作》(Bullshit Jobs: A Theory)国内出版时将书名,翻译为《毫无意义的工作》。
这些发明或被发明的调侃红极一时被年轻人反复提起的原因,无外乎是切中了极大部分年轻人的要害,激发起广泛的群体认同。现如今,其中部分年轻人不管是出于无奈,还是与自己和解,选择了体力活这个不需要脑力、不在意眼光的劳动。
“轻体力活”的种类可谓五花八门。有人在洱海边做起了保洁,整理房间之余抱着民宿的猫咪发呆;有人在小镇开起了书店,一边收集图书,一边与志同道合的书友聊天;还有人卖起了拉面,只有满墙的后现代涂鸦显露出一丝曾经职业的痕迹。
我们与几位走上“轻体力”道路的朋友聊了聊,或许能从中找到一些他们逃离大厂,从大众认知中的“好工作”换到“差一点的工作”的原因。
No.1 工作不是我的目的,我想在前台一边摸鱼一边搞创作
思思 原工作:产品经理 现工作:酒店前台
之前在一线城市发展,两点一线地在格子间重复着做方案-改方案-做方案-改方案,好像一眼就能看到20年以后的样子。偶尔翻开童年的相册,回忆起了儿时想成为一名艺术家的梦想,毅然决定收拾行囊,走向了远方。
工作不是我的目的,我只想在前台一边摸鱼一边搞创作。
No.2 卷不动了,想换个不用神经紧绷、燃烧脑细胞的工作
阿伟 原工作:后端开发 现工作:外卖小哥
依着家里的要求选了计算机专业,毕业后经过层层面试进入了某大厂开始996生活,本以为自己是终于发光的黄金,到头来却是一颗毫不显眼的螺丝钉。每每加班到深夜时扭扭僵硬的颈椎,一看旁边的卷王还干的热火朝天……不等人的不只有年龄,还有上涨的血压、血脂,实在是卷不动了啊!
No.3 社恐患者想要简单的人际关系
小张 原工作:设计师 现工作:拉面店主
干这行之前也没想到要天天和甲方勾心斗角、唇枪舌战啊!从揽项目到沟通需求到提案到讨尾款,做成一个项目简直经历了九九八十一个人际关卡……还没等开口,八百个套路等着你,人和人之间就不能简单一点么?
在国外留学的时候一想家就会给自己做碗热汤面,透过热乎乎的蒸汽好像能看到家乡的灯火,心也平静了下来,现在就希望这碗拉面也能带给其他和我一样的外乡打工人一点简单的温暖吧。
无疑,上述几个人逃离了格子间,抛弃繁琐的工作流程和人际关系内耗,得到了心灵的平静。
然而大多数人的问题,并非做体力活就能解决。
体力活就不“狗屁工作”吗?
去景德镇做陶瓷的小组成员,分享着重复拉坯、修坯、破碎,再次重复的所有流程,寒冬腊月还附赠满手的冻疮。在脱离都市新鲜感体验感的完全的流水线工作中,所有的动作都刻板而僵化。正如之前的大厂工作中,可能一份周报要写4个不同的版本分别交给不同相关方,二者无意义重复的磋磨感,又有什么不同呢?身体可承受强度
做体力活的热议话题中,媒体往往把发言者工作和升学间隙做短暂的体力活塑造成向下选择的勇气,但忽视了办公室白领与体力活工作的底层冲突——长期久坐的亚健康与较高强度的身体付出。相比于办公室对大脑的考验,轻体力活则更多是对身体的考验,站立收银、弯腰洗盘子、分拣快递、摇雪克杯,种种体力活,无疑可能让本就不强硬的身板雪上加霜。进可攻退可守
在这样的强度下,尽管可能会影响简历,但办公室的人干够了体力活依然随时有回到办公室的退路。一旦真正决心自绝后路,成为完全的体力劳动者,一切却开始变得更为奇怪。真正为了谋生而做体力活,又真的会比格子间更快乐吗?那么,体力活之后呢?综合上述几点,我们看另外一个角度,无意传播焦虑,然而从世俗的角度出发,做体力活之后“花掉”的简历、在HR看来“漫长”的空窗期,做够了体力活回归职场时很可能再降一等……如何规划体力活之后的出路,仍然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正如开叉车的大学生没有五险一金、待遇仅125元一天,分享体力活的屠宰场女工也称“没有当做终身事业”、“干了樱桃包装厂工作后大概半年都不会碰流水线了”,干体力活让大脑从纷繁芜杂中解放出来,然而又陷入另一种世俗的束缚。这种做轻体力活还是脑力活,精神的内耗和世俗生活的矛盾,到底如何取舍?
对于个体来说,仍然没有答案,那就用轻体力活联盟的简介结尾吧:“让我们一起探寻更多生活可能性吧。毕竟,人生起落,是游戏,而非战争。”